摘要: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近百名科研人员集体出走,其中大多数是博士毕业,并拥有事业编制

image.png

舆情|综述

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近百名科研人员集体出走,其中大多数是博士毕业,并拥有事业编制。这在中科院系统内引起广泛关注,在网络上也引起热议。据氢元数据舆情监测发现,截至7月23日12时,相关讨论量达12286篇,因国务院的介入,公众关注度在21日到达最高峰。探寻及猜测集体离职的原因成为主基调。

image.png

氢元·奇点舆情监测系统

舆情|回顾

6月中上旬,知乎上出现关于“如何评价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改革举措?”的讨论。多位匿名用户表示新上任的领导“大刀阔斧改革”,“不是想着法子服务科研人员,而是制定各种匪夷所思的措施阻碍科学发展,比如扣项目经费20%,比如所长只有10万元的项目经费支出审批权!还美其名曰扁平化管理!”等等,在知乎站内发酵。

7月15日中国经营报公号刊发《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多名科研人员“出走”》,针对辞职原因,6月28日晚,科学岛一名中层干部证实,已有90余名科研人员辞职,均为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职工。同时表示,此事已经引起了领导的注意,目前正在调查离职风波背后的原因。并对人才流失解释为申请不到大的科研项目,没有钱,人才就走了。《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集体辞职事件的导火索,是院方强制为核所更换保安,核所科研人员认为自身权益被侵犯。中国经营报的权威性及影响力使之获公众关注。

7月16日新京报回访,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回应称,此前媒体报道今年以来“90余名科研人员辞职”离职一事,属于“正常的人员流动”,工作人员称“这种人员流动一直存在,辞职人员也都有自己的安排和去向。”并表示目前上述单位在职员工们均正常工作。粉饰太平,激发媒体的求真欲,触动网民的敏感神经。

7月21日据中科院官方网站消息,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听取中科院有关情况汇报,并要求国务院办公厅、科技部、中科院等单位成立专项工作组,近日赴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就其下属研究所职工离职事件展开深入调研。大众媒体跟进报道,表达公众对事件真相的普遍关切。

媒体|观点:近百名科研人员离职 上级领导躲避回应 使事件扑朔迷离

光明时评:中科院合肥研究院近百名科研人员离职,值得深究

从媒体报道信息来看,该所科研人员离职的根本原因是“近两年没有申请到达的科研项目,没有钱,人才就走了”;直接原因是前不久院方强制给该所更换保安,核安全所科研人员认为自身利益受侵犯,感到未受尊重。但是也有科研人员表示近两年收入平稳,这让他们集体辞职的原因扑朔迷离。

澎湃新闻:是什么让90余名科研人员集体出走?

众所周知,改革总是要触动利益的,难免会有人不适应。但是我们更要清楚,改革的目的是什么。对一所科研机构来说,改革的目的应该是激发创新活力、增加科技成果。而科研人员是创新的主体,逼下金蛋的“母鸡”出走,肯定不是改革的初衷。

南方日报叮咚快评:中科院90多名科研人员辞职,改革动了谁的奶酪?

引发院所矛盾的,应该是合肥研究院正在推进的改革。

改革必然涉及利益调整,一些人难免不适应。就拿院所权力分配来说,如果院方太集权,有可能影响下面研究所的积极性和活力;但如果太放权,则可能形成不听指挥的“独立王国”。合肥研究院的改革,究竟指向哪个方向,目前不得而知,有人说阻碍科研发展,也有人说对一线科研人员并无影响,“甚至减轻了科研之外的繁杂事务”。

第一财经:90余科研人员集体离职调查:有多少待解谜团

关于“集体辞职事件”,核能业界更多的是把目光放在中科院核安全所新型核反应堆研发的方向,以及在整个业界的定位上。这个新型核反应堆,就是中科院核安全所正在研发的“铅铋冷却反应堆”——在该所俗称“核电宝”。但多名业界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科院核安全所目前尚缺乏实战经验,使得该核反应堆未来难以进行工程化。而这或许是引发集体辞职的重要原因之一。

网友|讨论:离职理由与“钱”“权”相关;表达不希望科研人才流失的想法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舆论|观察

氢元数据:官方的含糊形成了主流媒体对原因的执着探究

这场被中国经营报首发的非正常“离职”,被更多媒体解读为出走,正如澎湃新闻“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无论是‘没项目’‘没钱’,还是更换保安,都难以解释这样一大批科研人员突然一起‘用脚投票’。”质疑成为主旋律,光明时评说科学岛上科研人员集体离职,到底是何种原因,值得深究,南方日报更是直接猜测,改革动了谁的奶酪。目前媒体保持理智,以疑问的论调寻求原因,虽有部分猜测,但均以可能、或许予以表达谨慎的态度。

氢元数据:官民矛盾的普遍性和含糊其辞的态度是传言/谣言的“温床”

相比之下,公众的态度有意思多了,依然是以探究原因为导向,但是主要猜测原因的焦点放置在钱、权两方面,多为工资待遇、科研经费及底层科研及行政管理的矛盾,也有知乎网友为此导演了一部“宫斗剧”,围绕刘建国和吴宜灿’权权碰撞。我们不难从中发现,媒体探因的克制并未局限普通民众的思维发散。一方面说明主流媒体对公众的影响及引导作用在减弱,一方面立场的不同造就了媒体和公众截然不同的思维,也可以看出自古以来的贫与富、官与民之间的针尖对麦芒,造就了普通民众的诸多想象,更为原因遮遮掩掩“暗藏”不公平的群体事件给予极大的倾斜。这场集体离职发生在6月份,7月中旬曝出,舆论发酵6天,也因此引起国家高层的重视,可见舆论监督的影响力已经达到一定高度。至截稿,舆论关注度已暂时保持平稳,等待专项组的调查结果。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专业人员第一时间与您沟通